在游泳中发生抽筋一般怎么处理
游泳时发生抽筋可通过拉伸肌肉、调整呼吸、按摩放松、热敷缓解、及时上岸等方式处理。抽筋通常由肌肉疲劳、水温过低、电解质失衡、准备活动不足、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拉伸肌肉
小腿抽筋时可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扳拉,同时伸直膝关节;大腿前侧抽筋需屈膝向后拉伸,脚后跟贴近臀部;手指抽筋应快速握拳后用力张开。拉伸需缓慢持续,避免暴力导致肌肉损伤。
2、调整呼吸
立即改为仰面漂浮体位,用口深吸气后屏息,双手划水保持浮力。呼吸紊乱会加重缺氧,需通过有节律的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因慌乱呛水。
3、按摩放松
对抽筋部位用掌心进行环形按压,从远端向近端推揉。可配合按压承山穴、委中穴等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中按摩时需确保身体平衡,必要时借助漂浮物支撑。
4、热敷缓解
上岸后用40℃左右温水浸泡或热毛巾敷贴抽筋部位15分钟,水温不宜过高。热敷能扩张血管,加速乳酸代谢,但皮肤破损或肿胀明显时禁用。
5、及时上岸
深水区抽筋应立即呼救,采用仰漂姿势等待救援。浅水区可单腿跳跃上岸,避免勉强游泳导致二次抽筋。上岸后保持肢体舒展,补充含电解质饮料。
日常游泳前应充分热身10分钟,重点活动易抽筋的腓肠肌、股四头肌等部位;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游泳;水温低于26℃时需穿戴保暖泳衣;长期反复抽筋者需排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建议携带浮板等辅助装备,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看护下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