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过多、痛经怎么办
经血过多、痛经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止痛药、使用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经血过多、痛经通常由激素水平异常、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适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如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减少子宫平滑肌痉挛。每日饮用生姜红糖水能帮助温经散寒,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
2、热敷腹部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肌肉痉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经期避免盆浴或坐浴,防止逆行感染。
3、服用止痛药
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症状。但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超过3天,有胃溃疡病史者慎用。
4、使用激素类药物
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可调节月经周期,减少经血量。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药物能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使用前需排除血栓性疾病风险,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考虑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严重病例可能需子宫全切术,术后需补充激素维持内分泌平衡。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疼痛程度变化,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腹部压迫。适量进行瑜伽、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疼痛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等检测,排除器质性病变。长期经血过多者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铁剂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