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脚板水泡
脚板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摩擦、局部消毒、药物涂抹、穿刺引流等方式处理。水泡通常由摩擦、烫伤、感染、过敏、疾病等因素引起。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水泡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细菌感染。若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
2、避免摩擦
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脚部摩擦。可贴敷水泡专用敷料或硅胶垫保护患处。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防止水泡破裂加重损伤。
3、局部消毒
未破溃的水泡可用碘伏溶液消毒表面,每日2-3次。已破溃的水泡需先清除渗出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消毒。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药物涂抹
小水泡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伴有瘙痒时可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应避免自行用药,需遵医嘱处理。
5、穿刺引流
直径超过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从边缘穿刺引流,保留表皮覆盖创面。操作后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并用无菌敷料包扎。禁止撕脱水泡表皮。
日常应选择合脚的鞋子,运动时穿戴吸汗袜,新鞋磨合期使用防磨贴。脚部出汗多者可每日使用止汗剂,浴后彻底擦干足趾间隙。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发现水泡及时就医。避免赤脚行走或穿湿鞋袜,保持足部干燥可有效预防水泡发生。若水泡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