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骨折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儿童骨折后需注意制动保护、疼痛管理、营养补充、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病理性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1、制动保护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使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并抬高患肢。家长需监督儿童避免跑跳或负重活动,石膏固定期间保持干燥清洁,若出现皮肤瘙痒不可用硬物搔刮。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肿胀疼痛,注意用毛巾隔开避免冻伤。家长需观察儿童疼痛程度变化,若持续加剧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3、营养补充
每日需补充800-12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获取,同时搭配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适量增加牛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但需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影响愈合。避免饮用碳酸饮料以防钙流失。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屈伸为主,后期可加入握力球、踩踏训练等主动运动。家长可协助儿童每日进行3-4次轻柔按摩,配合红外线理疗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严禁过早进行剧烈运动。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生长板损伤者需延长随访至骨骼成熟。若发现石膏松动、患肢麻木或皮肤发紫需立即就诊。病理性骨折儿童还需完善骨密度检测和内分泌评估。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证每日9-10小时睡眠,卧室保持适宜温湿度。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可适量食用黑芝麻糊、虾皮等含钙丰富食物。恢复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外出活动时家长需做好防护措施。若患肢出现异常发热、持续疼痛或畸形愈合倾向,须及时返院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