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怎么治疗
病毒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免疫调节、疼痛管理和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簇集性水疱、灼痛或瘙痒。
1、抗病毒药物
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或伐昔洛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这类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局部护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凝胶促进愈合。避免抓挠水疱,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冷敷或生理盐水湿敷有助于缓解灼热感,但需使用无菌敷料。
3、免疫调节
反复发作的疱疹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肠溶片或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调节免疫功能。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及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复发频率。
4、疼痛管理
若疼痛明显,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能需要加巴喷丁胶囊等神经调节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5、预防继发感染
水疱破溃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传染期应隔离至结痂。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疱疹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豆类、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若出现高热、头痛或皮疹扩散等异常情况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洗手消毒,复发期间避免接触婴幼儿及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