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症状及危害是什么
蛋白尿的症状可能包括尿液泡沫增多、尿量减少、水肿等,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营养不良等危害。蛋白尿通常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
1、尿液泡沫增多
蛋白尿患者排尿时可能出现尿液表面漂浮大量细小泡沫,且泡沫不易消散。这种情况通常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有关,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张力。肾小球肾炎或糖尿病肾病可能导致此类症状,需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若发现尿液泡沫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肾脏疾病。
2、尿量减少
蛋白尿伴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时,体内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导致尿量减少。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肾病进展期,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口渴、乏力等症状。监测24小时尿量有助于评估肾功能,尿量持续低于400毫升需紧急就医。
3、水肿
蛋白尿引起的水肿多出现在眼睑、面部和下肢,晨起时较为明显。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会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引发组织间隙水分积聚。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全身水肿,伴有体重快速增加。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4、肾功能损害
长期蛋白尿未控制可能逐渐损害肾功能,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蛋白质持续漏出会加速肾小球硬化,破坏肾脏滤过结构。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指标异常。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
5、高血压
蛋白尿与高血压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肾脏受损后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增加可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重肾小球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需同时控制血压和蛋白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发现蛋白尿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完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评估。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疾病。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