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或凝乳状物质。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主要有口腔黏膜白斑、进食疼痛、烦躁哭闹等症状。该病通常与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下降、母婴传播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改善。
1、病因机制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新生儿可能通过母亲产道感染,婴幼儿常因奶瓶消毒不彻底或吮吸手指导致真菌传播。成年人发病多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相关。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时,真菌更易定植形成病灶。
2、典型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颊黏膜、舌面或上颚出现白色凝乳样斑块,强行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流涎、夜间哭闹,成人可伴口腔灼痛感。严重时斑块融合成片,甚至蔓延至咽喉部,导致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伴随口角炎,表现为口唇交界处皲裂、脱屑。
3、诊断方法
临床主要通过视诊结合病史确诊,典型病例无须实验室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进行口腔分泌物镜检或真菌培养。需与口腔扁平苔藓、黏膜白斑病等鉴别,免疫缺陷患者需排查系统性真菌感染可能。
4、药物治疗
轻症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重症需口服氟康唑胶囊。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真菌。克霉唑口腔贴片适用于成人局限性病灶,两性霉素B含漱液用于耐药病例。所有药物均需足疗程使用,避免复发。
5、预防护理
哺乳期母亲需清洁乳头,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成人应保持义齿清洁,避免滥用抗生素。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患病期间宜进食温凉流质,避免酸性、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婴幼儿喂养器具需定期消毒,成人义齿佩戴者应睡前摘取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口腔白斑持续不褪或伴有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深部真菌感染。日常可适量饮用无糖酸奶调节口腔菌群平衡,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相关推荐
01:52
02:05
02:22
02:03
02:09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鹅口疮
- 2 什么是鹅口疮?
- 3 鹅口疮什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鹅口疮得了鹅口疮有哪些症
- 5 鹅口疮怎么引起的
- 6 鹅口疮是怎样造成的
- 7 鹅口疮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鹅口疮什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