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水肿怎么了
脚水肿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常见原因有长时间站立、妊娠、心力衰竭、肾脏疾病、下肢静脉血栓等。若伴随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发暂时性脚水肿,抬高下肢或适当活动可缓解。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常出现脚踝水肿,通常分娩后自行消退。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血液淤积在下肢,表现为对称性脚水肿,多伴有活动后气促。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会导致蛋白流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典型表现为晨轻暮重的眼睑及下肢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患侧肢体突发肿胀伴疼痛,皮肤可能出现发红发热。
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硬化、营养不良等系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脚水肿。部分降压药、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药物性水肿。淋巴回流障碍如丝虫病或肿瘤压迫,表现为橡皮肿样非凹陷性水肿。过敏反应或局部感染引发的炎症性水肿通常伴有皮肤发红和压痛。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肌肉泵功能减弱,更易出现功能性水肿。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穿着医用弹力袜可改善静脉回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压力等级。记录每日体重和尿量变化有助于监测水肿程度。若水肿持续超过一周、单侧突发肿胀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尽早就诊排查潜在疾病。避免自行服用利尿剂,需经专业评估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