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负责产生规律电信号并主导心脏节律。
1、窦房结位置
窦房结呈椭圆形结构,长约15毫米,宽约5毫米,主要分布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心外膜下。其血供来自窦房结动脉,约60%人群由右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余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组织学上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自律性,可自发产生动作电位。
2、电生理特性
窦房结细胞静息膜电位约-60mV,较普通心肌细胞高,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最快,每分钟可产生60-100次冲动。其自律性受自主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β受体增加起搏频率,迷走神经兴奋时通过M受体降低频率。这种特性使心脏能根据生理需求调整心率。
3、主导机制
窦房结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机制维持主导地位。其产生的电脉冲经心房肌传导至房室结,再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传至心室。其他潜在起搏点如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较低,通常被窦房结高频冲动抑制,仅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时显现。
4、临床意义
窦房结功能异常可导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快慢综合征。心电图特征为P波形态异常或消失,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严重者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评估窦房结功能时常用阿托品试验或食管调搏检查。
5、替代起搏
当窦房结失去功能时,次级起搏点房室结可产生40-60次/分钟的心率,浦肯野纤维可产生20-40次/分钟的心率。但这种逸搏心律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可能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模拟窦房结电活动,可有效替代其功能。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窦房结正常功能,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等刺激物。若出现持续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已确诊窦房结功能障碍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