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害有多大
冠心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其危害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核心病理改变,血管狭窄程度直接影响心肌供血。轻度狭窄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随着狭窄加重会出现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放射。不稳定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闭塞,此时心肌细胞持续缺血缺氧,超过30分钟将发生不可逆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脏破裂,部分患者首次发作即以猝死为表现。长期心肌缺血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速冠状动脉病变进展。高血压增加血管内皮损伤概率,糖尿病促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两者均会提高斑块不稳定性。吸烟、肥胖等因素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加重血管损伤,使冠心病危害进一步放大。部分无症状患者首次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血管事件,这类隐匿性冠心病更具危险性。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改善心肌供血药物。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至70%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并控制体重,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