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晒伤是怎么回事
皮肤晒伤可能由紫外线过度暴露、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光敏性物质接触、遗传易感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冷敷修复、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防护、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
1、紫外线过度暴露
长时间未防护接触紫外线是晒伤的主要原因,紫外线中的UVA和UVB会破坏皮肤细胞DNA并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灼热感和脱屑。建议避免在10点至16点强光时段外出,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症状。
2、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角质层薄弱或皮脂分泌不足会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常见于干性肌肤、老年人或频繁去角质人群。伴随紧绷感和细纹增多,需选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避免使用皂基洁面产品。日常可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增强皮肤抵抗力。
3、光敏性物质接触
接触某些植物如柠檬汁、芹菜或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利尿剂等光敏性药物后,皮肤对紫外线敏感性显著增加。接触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和色素沉着,需立即清洗接触物并停用可疑药物,外出时穿戴防晒衣帽。
4、遗传易感性
白化病、红斑狼疮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因黑色素合成障碍或免疫异常更易晒伤。这类人群在轻微日晒后即可出现皮肤水肿和持久性红斑,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日常需使用物理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成分的防晒产品。
5、基础疾病
日光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导致病理性光敏感,晒伤后常伴随关节痛和发热。需通过抗核抗体检测等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卤米松乳膏或羟氯喹片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晒伤后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避免抓挠脱皮部位以防感染,恢复期间暂停使用含酒精或酸类护肤品。每日饮用2000毫升以上水分补充皮肤流失水分,饮食增加番茄、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若出现发热、大面积水疱或48小时未缓解,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