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之后要注意什么
骨折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合理饮食、康复锻炼、药物管理和定期复查。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影响愈合效果,甚至导致并发症。
一、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需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接触水或污染物。若发现切口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部分患者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克肟分散片或阿莫西林胶囊,但须严格遵循医生指导。
二、合理饮食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营养支持,应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可通过蛋黄、深海鱼或阳光照射补充。避免高盐高糖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以免影响骨骼修复。
三、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随着愈合进展,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过早承重。物理治疗师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计划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缩短康复周期。
四、药物管理
术后可能需使用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骨肽注射液促进骨痂形成。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预防深静脉血栓。所有药物均应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尤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
五、定期复查
术后1-2周需首次复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之后每4-6周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折线变化。医生会根据骨痂形成情况调整固定方式或负重计划。若出现患肢麻木、疼痛加剧或固定器松动等异常,应立即复诊。
骨折术后恢复期通常需要3-6个月,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戒烟可显著改善骨骼血供,加快愈合速度。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预防跌倒等二次伤害。若长期卧床需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恢复期间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