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用药史排查、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排除其他肝病。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用药史排查
详细记录患者近期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及保健品。重点排查已知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等。用药时间与肝损伤出现的时间关联性是重要依据。
2、临床表现评估
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体格检查可能发现肝区压痛、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无特异性症状,仅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异常。
3、实验室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是主要指标,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可辅助判断损伤类型。胆红素升高提示病情较重。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排除胆道梗阻等疾病。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肝实质损伤程度。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检测肝纤维化情况。
5、排除其他肝病
需通过血清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必要时行肝活检明确病理改变,可见肝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等特征性表现。
确诊药物性肝炎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轻度患者可通过休息和保肝治疗恢复,重症需住院监护。恢复期定期监测肝功能,谨慎使用其他药物。日常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