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出是否骨折了
骨折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
1、疼痛
骨折后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部位明确且持续存在,按压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伴随局部肌肉痉挛,影响正常活动。若疼痛在休息后不缓解或持续加重,需警惕骨折可能。
2、肿胀
骨折后局部组织会出现明显肿胀,可能伴随皮下淤血或瘀斑。肿胀通常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出现,且范围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麻木或血液循环障碍。
3、畸形
骨折可能导致患处外观异常,如肢体缩短、旋转或成角畸形。开放性骨折可见骨头穿破皮肤。畸形程度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需立即就医处理。
4、活动受限
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无法承重或完成日常动作。关节附近骨折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尝试活动时可能听到骨擦音或感到异常摩擦感。
5、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主要方法,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程度。CT或MRI适用于复杂骨折或疑似隐匿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需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骨折风险。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肢,可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避免二次损伤。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冰敷缓解疼痛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禁止自行复位或按摩,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恢复期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