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中耳炎患者治疗时需注意控制感染源、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遵医嘱用药及定期复查。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措施需根据类型调整。
1、控制感染源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患者应佩戴口罩减少病原体传播,同时注意室内通风。若合并鼻窦炎或扁桃体炎,需同步治疗原发病灶。
2、保持耳道干燥
洗澡或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每日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但不可深入耳道内部。潮湿环境易导致真菌感染,加重病情。
3、避免用力擤鼻
擤鼻时过度用力可能使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建议单侧交替擤鼻,或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控制擤鼻力度。
4、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中耳炎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真菌性感染需用氟康唑胶囊。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使用前需温暖至体温,使用后保持耳道向上5分钟。
5、定期复查
分泌性中耳炎需复查鼓室压图评估积液吸收情况,慢性中耳炎每3-6个月需耳内镜检查。出现听力下降、眩晕或面瘫等并发症时须立即就诊。
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抵抗力,但潜水、跳伞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需禁止。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用药并观察体温变化,若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耳后红肿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