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苗不良反应有什么
登革热疫苗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登革热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登革热病毒感染,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类。
1、注射部位红肿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硬结,通常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这是疫苗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的正常免疫反应,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不适。
2、发热
部分接种者会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一般持续1-2天。发热是机体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的表现,可多饮水、适当休息,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3、头痛
疫苗引起的头痛多为轻度至中度,可能与免疫系统激活有关。头痛通常会在接种后48小时内逐渐减轻,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
4、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酸痛常见于接种后1-3天,以四肢和背部明显,这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适当活动、热敷可帮助缓解肌肉不适。
5、皮疹
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轻微皮疹,表现为皮肤发红或出现小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疹通常不伴瘙痒,2-3天内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接种登革热疫苗后应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头痛、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后仍需采取其他防蚊措施,因为疫苗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