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引起脊柱骨折
老年人容易引起脊柱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脊柱退行性病变及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外伤如跌倒或撞击可直接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长期慢性劳损可能加速脊柱退变,而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会降低脊柱稳定性。肿瘤转移至脊柱也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首要原因,由于年龄增长导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显著下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加速骨质流失。骨质疏松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即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胸腰段椎体,表现为突发背痛、身高缩短或驼背畸形。治疗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胶丸,必要时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日常需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或负重活动。
2、外伤因素
老年人因平衡能力下降、肌肉萎缩或视力减退容易跌倒,轻微外力如坐姿跌倒即可导致椎体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时,甚至咳嗽、打喷嚏也可能诱发骨折。外伤性骨折多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伴有神经压迫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严重者需椎体成形术治疗。建议居家环境去除绊脚物,使用防滑垫和扶手,必要时佩戴护具。
3、慢性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或重复性负重劳动可导致脊柱微小损伤积累,加速椎间盘脱水、椎体边缘骨赘形成。这类退行性改变使椎体承重能力下降,在轻微外力下易发生骨折。患者通常有慢性腰背痛病史,骨折后疼痛突然加重。治疗需纠正姿势,避免提重物,配合热敷和物理治疗。可短期使用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或外用止痛贴剂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4、脊柱退行性病变
脊柱关节炎、椎管狭窄等退行性疾病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增加椎体应力分布不均的风险。退变椎间盘失去缓冲作用后,椎体终板承受压力增大,容易发生塌陷。这类患者可能伴有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神经症状。治疗需结合牵引、康复训练,严重狭窄者可考虑椎管减压术。药物可选择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或改善微循环的迈之灵片。
5、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或前列腺癌转移至脊柱时,肿瘤细胞破坏骨组织导致椎体强度降低。这类骨折疼痛呈持续性夜间加重,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需通过MRI或PET-CT明确原发病灶,治疗包括放疗、靶向治疗及椎体强化手术。镇痛可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同时配合双膦酸盐类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破坏。
老年人预防脊柱骨折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每日保证800-1000毫克钙和400-800单位维生素D的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以增强骨强度。居家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照明充足,浴室安装防滑设施。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椎体骨折。已发生骨折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骨质进一步流失,使用支具时应防止皮肤压疮。冬季注意防滑防跌倒,外出尽量有人陪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