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肌缺血怎么回事
孕妇心肌缺血可能由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吸氧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产检、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治疗。
1、妊娠期血容量增加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肌缺血。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孕妇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应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3、贫血
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心肌缺血。这种情况常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孕妇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药物,并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心肌供血。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孕妇需严格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必要时需住院治疗。
5、先天性心脏病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期可能加重,导致心肌缺血。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紫绀、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孕妇应在心内科和产科医生共同监护下进行产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必要时需进行心脏手术治疗。
孕妇出现心肌缺血症状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控制钠盐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变化。如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