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肉芽肿
肠肉芽肿是肠道黏膜慢性炎症引发的局部组织增生性病变,主要与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等症状。
1、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肠肉芽肿最常见的原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腹痛、体重下降、肛周脓肿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者需行肠段切除术。
2、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可形成干酪样肉芽肿,多继发于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低热、盗汗、右下腹包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需6-9个月。
3、寄生虫感染
血吸虫或阿米巴原虫侵入肠壁可诱发肉芽肿反应,常伴随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确诊后需使用吡喹酮片治疗血吸虫病,甲硝唑片治疗阿米巴痢疾,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4、异物反应
手术缝线、食物残渣等异物滞留肠道可能引发局部肉芽肿,表现为局限性压痛或包块。多数需通过肠镜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手术切除病灶。
5、特发性肉芽肿
少数肠肉芽肿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如布地奈德胶囊,合并狭窄时需内镜下扩张。
肠肉芽肿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鱼肉等。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变化,定期复查肠镜。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腹痛时可局部热敷。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