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
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1、胰岛素绝对缺乏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完全缺失。这种情况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患者需每日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葡萄糖无法被细胞利用,血糖持续升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2、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相关,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这些抗体会逐渐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触发,如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暴露等。
3、青少年期发病
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高峰期为10-14岁。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体重下降、口渴、多尿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由于发病年龄小,患者需长期管理疾病,家长需协助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并关注生长发育情况。
4、终身依赖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无法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常用胰岛素包括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中效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治疗方案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个体化调整,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5、急性并发症风险高
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需紧急救治。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患者需定期筛查并发症,保持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配合胰岛素治疗。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运动后低血糖。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疾病管理技能,与医生保持长期随访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