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呕吐是什么原因
腹泻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感染、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进食过多生冷、辛辣或油腻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呕吐。过量饮酒或摄入变质食物也可能诱发症状。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或面条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2、胃肠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引发水样腹泻和喷射状呕吐,可能伴有低热或腹痛。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细菌性痢疾可能伴随脓血便,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3、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毒素会刺激呕吐中枢并引发腹泻,常见于集体就餐后突发症状。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止吐,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盐平衡。
4、肠易激综合征
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诱发功能性胃肠紊乱,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后腹痛缓解。症状发作时可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配合心理疏导和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病情。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慢性腹泻伴黏液血便,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呕吐。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治疗。这类疾病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时应注意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呕吐后需禁食2-4小时待胃肠休息。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如蒸蛋羹、苹果泥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米汤预防脱水,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痉挛。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