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有没有骨折
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可通过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及异常活动等典型症状初步识别,但确诊需依赖影像学检查。
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按压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通常在数小时内出现明显肿胀,皮肤可能伴随淤青。若骨骼断裂端发生移位,可见肢体成角、缩短或旋转等畸形。骨折还会导致患肢无法正常承重或活动,如腿部骨折时难以站立,手臂骨折时无法抓握。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异常活动,即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弯曲或扭转。
部分骨折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裂纹骨折或压缩性骨折,仅表现为轻度疼痛和活动受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仅需轻微外力即可发生,且肿胀和畸形不明显。儿童青枝骨折因骨骼柔韧性好,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轻微活动障碍。脊柱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背部疼痛而无明显外伤史,容易误诊为肌肉劳损。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患肢,可用硬板、夹板或绷带临时固定以避免二次损伤。冰敷患处15-20分钟可减轻肿胀,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胀疼痛。切勿尝试自行复位或强行活动,所有疑似骨折均需及时就医进行X线、CT或核磁共振检查。恢复期应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