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冲洗的注意事项
鼻咽癌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时需注意水温控制、冲洗频率、体位选择、冲洗液成分及操作手法等事项,避免损伤黏膜或引发感染。
1、水温控制
冲洗液温度应保持在35-37摄氏度,接近人体体温。水温过高可能灼伤鼻咽部黏膜,水温过低易刺激血管收缩引发不适。可使用温度计测量或手腕内侧试温,确保无烫感。若放疗后黏膜脆弱,可适当降低1-2摄氏度。
2、冲洗频率
常规治疗期间建议每日冲洗2-3次,放疗后黏膜炎阶段可增至4-5次。每次冲洗间隔不少于2小时,过度冲洗可能破坏黏膜屏障。出现血性分泌物时需减少至每日1次,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3、体位选择
采用头前倾45度体位,使外耳道与地面平行。该角度可避免冲洗液流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坐位时需在洗手池上方操作,卧位患者需垫高肩部并偏向患侧,冲洗后保持体位1分钟确保液体排出。
4、冲洗液成分
推荐使用0.9%生理盐水或医用鼻腔冲洗盐配制溶液,禁止添加碘伏等消毒剂。放疗后患者可选用含透明质酸的修复型冲洗液。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加入庆大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5、操作手法
使用鼻腔冲洗器时压力控制在50-60kPa,水流呈连续细流而非喷射状。冲洗时用口呼吸避免呛咳,先冲洗通畅侧再处理阻塞侧。冲洗后轻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禁止用力擤鼻或即刻低头。
鼻咽癌患者冲洗后应观察分泌物性状,出现持续出血、脓性分泌物或耳闷胀感应及时就诊。日常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粉尘及刺激性气体。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禁用辛辣食物及酒精。定期复查鼻咽镜评估冲洗效果,配合医生调整冲洗方案。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减少鼻腔分泌物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