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触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是指皮肤直接接触特定物质后出现的局限性风团和瘙痒反应,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主要诱因包括动植物成分、化学物质、金属等,临床表现为接触部位迅速出现红斑、水肿性风团,可能伴有灼热感或刺痛。
1、发病机制
接触性荨麻疹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免疫性反应由IgE介导,常见于乳胶、水果等过敏原接触;非免疫性反应由组胺释放剂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导致,如荨麻、水母毒素等物质接触。发病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风团,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瘙痒。
2、典型症状
接触部位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边界清晰的风团,直径1-5厘米,呈苍白色或粉红色,周围有红晕。常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条索状隆起。眼睑、嘴唇等疏松组织处水肿更明显,持续1-24小时可自行消退,但反复接触会导致慢性病程。
3、常见诱因
动物性诱因包括昆虫毒液、动物毛发;植物性诱因涉及荨麻、芒果皮等;化学性诱因涵盖染发剂、防腐剂、金属镍;职业性接触如乳胶手套、环氧树脂等。部分患者在接触冷热刺激或日光后也会诱发,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具体致敏原。
4、诊断方法
根据接触史和典型皮损可初步诊断,开放试验将可疑物质涂抹于前臂屈侧观察反应。必要时进行封闭斑贴试验或血清IgE检测。需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脱屑,无风团样改变,瘙痒程度较轻。
5、治疗措施
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局部冷敷缓解症状。轻症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严重喉头水肿需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就医。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避免接触。
日常应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洗护产品。新接触的化妆品或金属饰品需先小面积试用,从事高危职业者应佩戴防护用具。记录发作时的环境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因,家中可备有抗过敏药物以备急用。若皮损持续超过6周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至皮肤科排查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