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度数是多少
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属于病理性近视范畴,可能伴随眼底病变风险增加。
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国家略有差异,我国普遍采用600度作为分界值。这类近视多由眼轴过度增长导致,眼球前后径超过26毫米时,视网膜、脉络膜等结构易受牵拉损伤。临床表现为远视力显著下降,即使佩戴足矫眼镜也可能无法达到正常视力水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玻璃体混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对高度近视患者至关重要,可早期发现豹纹状眼底、后巩膜葡萄肿等病变。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眼轴长度和眼底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控制近视进展需结合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干预手段,同时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高度近视患者应建立长期眼健康管理意识,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40分钟休息5分钟。饮食上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DHA有助于视网膜健康。避免参与跳水、蹦极等可能引起眼压剧烈波动的运动,游泳时建议佩戴护目镜。若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夜间驾驶需特别警惕视野暗区。建议选择防蓝光镜片减轻数码视疲劳,但需注意其并不能阻止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