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是什么
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是指骨折后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血管的病理现象,可能与长骨骨折、骨髓脂肪释放、创伤性休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斑等症状。
脂肪栓塞多发生于长骨骨折后,骨髓中的脂肪滴通过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血流。脂肪颗粒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或脑部微血管时,可能引发机械性阻塞和炎症反应。肺部栓塞会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急促。脑部栓塞可能引起神经功能异常,如嗜睡或烦躁不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黏膜瘀点,多见于颈部和前胸。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多发性骨折或骨盆骨折风险更高。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会加重脂肪滴聚集,而低血容量休克可能加速脂肪微粒进入循环系统。部分病例可能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骨折后应严格制动患肢并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呼吸频率增快或血氧下降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加重血液黏稠度。康复期建议逐步进行非负重运动,如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饮食应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有助于凝血功能恢复,但需控制脂肪摄入量以减少血脂异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