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轻微食物中毒怎么办
在家轻微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轻微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食物变质、交叉感染、个人体质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若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可饮用温盐水刺激咽喉催吐,减少毒素吸收。避免用手指抠喉造成黏膜损伤,催吐后需用清水漱口。婴幼儿、昏迷患者禁止催吐。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液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可适量饮用米汤、苹果汁补充电解质。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粥、面条、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奶制品、高纤维及辛辣食物。少食多餐,每餐控制在平时1/3食量,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增加。
4、观察症状
监测体温、排便次数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表现,提示病情加重。记录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性状、颜色、频率,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5、及时就医
儿童、孕妇、老年人或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洗胃或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生熟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煮熟,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应暂停工作学习,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帮助黏膜修复,2-3天内避免饮酒及刺激性食物。厨房定期消毒,处理海鲜等高风险食材时需佩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