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该怎么办
宝宝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单次奶量、拍嗝、避免过度活动、使用防胀气奶瓶等方式缓解。宝宝吐奶通常由胃部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乳糖不耐受、胃肠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宝宝头部高于腹部,采用半直立或45度角姿势,减少奶液反流。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完全含住乳晕,避免吸入空气。奶瓶喂养时确保奶嘴充满奶液,防止空吸。喂奶后维持姿势10-15分钟,不要立即平放。
2、控制单次奶量
少量多次喂养,新生儿单次奶量不超过90毫升,2-4个月宝宝不超过120毫升。观察宝宝停止吸吮、扭头等饱腹信号时停止喂奶。避免强迫喂食,过度喂养会加重胃部负担。两次喂养间隔2-3小时,给胃部足够排空时间。
3、拍嗝
每喂60-90毫升奶或单侧乳房喂养后拍嗝一次。将宝宝竖抱,头部靠于肩部,手掌呈杯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也可让宝宝坐于腿上,一手扶住下巴,另一手轻拍。拍出嗝声后继续喂养,若5分钟未拍出可暂停。
4、避免过度活动
喂奶前后30分钟内避免剧烈摇晃、换尿布等动作。玩耍时避免挤压腹部,选择仰卧或侧卧姿势。更换衣物时动作轻柔,不要过度翻转身体。哭闹时暂缓喂奶,待情绪平稳后再进行。
5、使用防胀气奶瓶
选择带排气阀的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奶嘴孔大小适中,倒置时奶液呈连续滴落状。喂奶时倾斜瓶身使奶嘴充满奶液。定期检查奶嘴是否破损,每2-3个月更换一次。喂养后及时清洗消毒奶瓶。
家长需注意观察吐奶频率与性状,若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带血或胆汁、体重增长缓慢、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可记录喂养量与吐奶次数,帮助医生判断原因。保持宝宝口鼻清洁,吐奶后侧卧防止呛咳。哺乳期母亲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特殊配方奶粉。随着宝宝胃肠功能发育,多数吐奶现象在6个月后会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