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后遗症到底是什么
脚踝扭伤后遗症通常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后未完全恢复导致的慢性不稳定、疼痛或活动受限,主要包括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反复肿胀和活动功能障碍等。
踝关节不稳是脚踝扭伤后最常见的后遗症,由于外侧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反复扭伤。患者行走时可能出现关节错动感,尤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更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多因扭伤时软骨损伤未及时修复,关节面长期摩擦引发炎症,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重、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可能与韧带瘢痕愈合、局部神经敏感化有关,寒冷或劳累时症状加剧。反复肿胀通常由淋巴回流障碍或滑膜炎症引起,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踝部出现水肿。活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背屈或跖屈角度减小,影响下蹲、上下楼梯等动作。
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当或过早负重导致韧带愈合不良,形成瘢痕组织增生。少数情况下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会出现关节交锁或弹响。长期未处理的踝关节不稳可能引发距骨移位,加速关节退变。特殊职业如运动员可能发展为距下关节不稳定,影响急停变向能力。先天性韧带松弛体质者后遗症概率更高,可能伴随整个足弓力学结构改变。
脚踝扭伤后应遵循RICE原则立即制动冰敷,急性期后逐步进行踝泵训练、平衡垫练习等康复锻炼,穿戴护踝可提供临时支撑。日常避免穿高跟鞋或软底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并加强腓骨肌群力量训练,游泳和骑自行车是推荐的低冲击运动。若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需就医评估,必要时通过MRI检查韧带完整性,物理治疗结合脉冲射频或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可能改善慢性症状,严重不稳者需考虑韧带重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