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不消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脚崴后持续肿胀可能由软组织损伤、韧带撕裂、骨折、血管损伤或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脚踝扭伤后肿胀不消退通常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修复延迟或继发感染等因素相关。
1、软组织损伤
踝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在扭伤时可能出现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血,形成局部血肿压迫血管,影响淋巴回流。早期可采取冰敷减少渗出,后期热敷促进吸收,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用制剂帮助消肿。
2、韧带撕裂
距腓前韧带等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会导致持续性肿胀,常伴关节不稳和压痛。轻度撕裂可通过弹性绷带固定,重度完全断裂需石膏固定。若伴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可能需使用跌打镇痛膏等药物辅助治疗。
3、隐匿性骨折
腓骨远端或距骨等小关节面骨折在初期X线检查中可能漏诊。骨折端持续出血和炎症反应会造成肿胀迁延,表现为负重时疼痛加剧。确诊后需采用支具固定,配合伤科接骨片等促进骨痂形成的药物。
4、静脉回流障碍
踝部血管在扭伤时可能受压或痉挛,导致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受阻。表现为皮肤发亮、按压凹陷性水肿,抬高患肢后肿胀减轻。可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改善微循环,配合弹力袜压迫治疗。
5、创伤性关节炎
反复扭伤或初次损伤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关节滑膜炎,表现为晨僵和活动后肿胀。关节腔积液需穿刺抽液,慢性期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可缓解症状。
脚踝肿胀超过两周未缓解需及时就医,通过MRI或超声明确损伤程度。恢复期避免过早负重,睡眠时垫高患肢15厘米。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限制盐分以防水肿加重。按康复计划进行踝泵运动和本体感觉训练,使用护踝器具预防二次损伤。慢性肿胀患者需排查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