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腱鞘炎是怎么回事怎么治好
脚腱鞘炎可能由慢性劳损、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
1、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足部活动如跑步、跳舞等容易导致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引发无菌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建议减少足部负重活动,穿戴足弓支撑鞋垫,每天冰敷15分钟缓解症状。
2、外伤
足部直接撞击或扭伤可能造成腱鞘急性损伤,常伴随皮下淤血和剧烈疼痛。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后期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3、感染
细菌通过伤口侵入可能引发化脓性腱鞘炎,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感染症状。需及时使用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4、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可能累及足部腱鞘,表现为晨僵和对称性关节肿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配合蜡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肌腱走行异常或后天性骨赘形成可能导致机械性卡压。通过MRI检查确诊后,严重者需行腱鞘切开术或骨赘切除术解除压迫。
日常应注意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运动前后做好足部拉伸;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每晚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