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肝硬化大便出血可能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肠病、凝血功能障碍、消化性溃疡、痔疮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后会出现呕血或便血。血液经过消化道与粪便混合,可表现为柏油样便或暗红色血便。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
2、门静脉高压性肠病
门静脉高压导致肠道静脉回流受阻,肠黏膜淤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破裂可引起便血。通常为暗红色血便,可能伴有腹胀、腹痛。治疗需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
3、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轻微外伤或黏膜损伤即可导致出血。表现为便血、皮下瘀斑等。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改善凝血功能。
4、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患者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便血。多为黑便,可能伴有上腹痛。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治疗。
5、痔疮
门静脉高压导致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痔疮,排便时痔疮破裂可表现为鲜红色血便。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严重者可进行痔疮结扎术或切除术。
肝硬化患者出现便血需立即就医,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胃镜、肠镜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限制钠盐摄入,戒酒,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