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小肠的泻药是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泻药 #小肠

作用于小肠的泻药主要有比沙可啶肠溶片、酚酞片、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硫酸镁口服溶液等。这些药物通过刺激肠壁或改变肠内渗透压促进排便,适用于不同原因的便秘症状。

1、比沙可啶肠溶片

比沙可啶肠溶片通过直接刺激肠黏膜神经末梢,增强结肠蠕动,服药后6-12小时产生导泻作用。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及术前肠道准备。需整片吞服避免胃部刺激,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2、酚酞片

酚酞片在碱性环境中形成可溶性钠盐,促进结肠蠕动并抑制水分吸收。主要用于慢性便秘,偶见腹痛过敏反应。因存在致癌风险,部分国家已限制使用,建议短期间断服药。

3、乳果糖口服溶液

乳果糖口服溶液作为渗透性泻药,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渗透压并软化粪便。适用于肝性脑病及慢性便秘,糖尿病患者需调整剂量,可能出现腹胀等不良反应。

4、聚乙二醇4000散

聚乙二醇4000散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而不影响电解质平衡。适用于成人及儿童功能性便秘,可长期使用。需配合足量饮水,偶见轻度腹胀或腹泻。

5、硫酸镁口服溶液

硫酸镁口服溶液通过高渗作用使水分滞留肠腔,并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加速肠蠕动。用于急性便秘或肠道检查前清洁,过量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使用泻药期间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每日饮水量保持1.5-2升,配合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若便秘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孕妇、老年人选择泻药需严格遵医嘱,注意预防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