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老人什么情况是严重了
心衰老人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持续水肿、意识模糊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通常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从日常活动受限程度、体液潴留情况及器官功能损害等方面综合判断。
心衰老人活动耐力突然下降是常见加重信号,如轻微行走即气促,或无法完成洗漱等日常动作。这类情况多与心肌收缩功能恶化有关,可能伴随心率增快、血压波动,需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
体液潴留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蔓延至大腿,或出现腹水、颈静脉怒张。体重短期内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液体负荷过重,可能与肾功能减退、钠盐摄入过多相关,需调整利尿剂用量并限制每日饮水量。
呼吸困难从劳力性发展为静息状态也需警惕,特别是夜间需垫高枕头或突然憋醒的端坐呼吸。这常反映肺淤血加重,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需立即吸氧并就医。部分患者会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泡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
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烦躁或定向力障碍可能反映脑灌注不足,多由心输出量严重降低导致。同时合并四肢湿冷、脉压差缩小时,需排除心源性休克。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乳酸升高、肝肾功能异常等多器官衰竭征象。
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骤减、腹胀加剧可能由胃肠道淤血引起。肝淤血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和黄疸,长期肝淤血可能进展为心源性肝硬化。此时需监测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预防消化道出血。
心衰老人日常需严格记录每日体重、尿量及症状变化,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过量饮水。遵医嘱规范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定期复查电解质和肾功能。保持适度活动如床边坐立、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出现发热、腹泻等感染症状时及时处理,避免诱发急性代偿失调。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和氧气设备,建立畅通的就医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