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用烤灯烤有什么作用
骨折后使用烤灯照射主要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烤灯治疗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烤灯通过红外线热辐射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帮助消除淤血和水肿。热量渗透还能降低局部痛觉神经敏感性,减轻骨折后的肿胀疼痛感。对于闭合性骨折,适度热疗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有利于骨痂形成。使用时需保持灯距皮肤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日1-2次为宜。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感觉异常或开放性伤口者禁用。
若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皮肤破损或感染时,烤灯可能加重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障碍者,热疗易导致局部灼伤。骨折急性期48小时内应冷敷而非热疗,否则可能加重出血和肿胀。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需咨询医生,某些材料可能因热效应影响稳定性。
骨折恢复期除烤灯治疗外,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蛋类等。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骼愈合。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发黑或异常发热需立即停止烤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