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宝宝肚子痛怎么办
急性肠胃炎宝宝肚子痛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患病期间应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无乳糖配方奶粉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高纤维食物刺激胃肠。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配制补液剂。观察尿量、眼泪等脱水指征,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腹部保暖
用温热毛巾敷于宝宝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可隔着衣物热敷。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缓解痉挛性疼痛。保持室温26-28℃避免受凉加重症状。
4、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呕吐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
5、及时就医
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呕吐物带血、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急诊处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明确病原,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细菌性肠炎可能需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过敏性肠炎需回避过敏原。
护理期间注意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体温变化。痊愈后继续喂养益生菌1-2周帮助恢复肠道功能。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食物新鲜度,避免生冷食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肠胃炎。家长接触患儿后需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恢复期饮食应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密切观察有无乳糖不耐受等继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