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消失延迟、异常哭闹或易激惹等表现。这些症状通常在婴儿出生后6-12个月内逐渐显现,需结合临床评估确诊。
1、肌张力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表现。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阻力增大;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无力,头部控制能力差。这种情况可能与大脑运动皮层或锥体外系损伤有关,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2、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里程碑式运动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3个月不能抬头、6个月不会翻身、9个月无法独坐均属于警示信号。早期干预可通过物理治疗促进神经代偿。
3、姿势反射异常
表现为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或出现角弓反张等异常姿势。患儿仰卧时头部常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展模式异常。这类症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4、原始反射消失延迟
握持反射、踏步反射等新生儿原始反射本应在3-6个月消退,但患儿可能持续存在。莫罗反射亢进或不对称也常见,可能伴随惊吓反应增强。
5、异常哭闹或易激惹
患儿可能表现为持续哭闹、喂养困难、睡眠障碍等。部分对声音或触觉刺激过度敏感,这与感觉统合功能障碍相关。需注意与肠绞痛等生理性因素鉴别。
家长发现婴儿存在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日常需注意记录发育里程碑节点,避免过度刺激患儿,喂养时保持正确体位,定期进行发育筛查。康复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持续进行,结合运动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