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
糖尿病足溃疡通常由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足部感染、足部畸形和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糖尿病足溃疡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组织坏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
1、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可损害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疼痛、温度变化或压力,容易因外伤或摩擦造成皮肤破损而不自知。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影响足部肌肉功能,导致足部畸形,进一步增加溃疡风险。治疗上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并定期进行足部检查。
2、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下肢血管病变会减少足部血液供应,使组织缺氧、营养不足,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时可能出现足趾发黑、坏死。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治疗需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使用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等血管扩张药物,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
3、足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足部皮肤破损后易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可加重组织损伤,扩大溃疡范围,甚至引起骨髓炎。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严重感染需住院静脉用药。
4、足部畸形
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足部关节和骨骼结构改变,形成爪形趾、锤状趾等畸形。足部畸形会使局部压力分布异常,某些部位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形成胼胝和溃疡。足底压力检测可发现高压区域。治疗需使用矫形鞋垫减轻压力,严重畸形可能需手术矫正。日常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
5、血糖控制不佳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功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血糖波动大也会影响组织修复能力。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保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水泡或红肿,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趾缝间。修剪趾甲应平直,避免过短或损伤甲床。选择透气、合脚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足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控制血压、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出现足部伤口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