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症状
骨质增生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神经压迫症状、关节变形等。骨质增生可能与年龄增长、关节劳损、代谢异常、外伤、遗传等因素有关。
1、局部疼痛
骨质增生早期常表现为关节或骨骼局部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疼痛可能与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或炎症反应有关。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减少负重活动缓解,若持续加重需就医排除其他骨关节疾病。
2、关节僵硬
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感明显,活动数分钟后减轻。常见于颈椎、腰椎及膝关节,与关节软骨退化、滑液分泌减少相关。建议每日进行适度关节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3、活动受限
骨赘形成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如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影响头部转动,腰椎病变可能弯腰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交锁现象,需通过物理治疗或手术清除骨赘。
4、神经压迫症状
椎体边缘骨刺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肢体麻木、刺痛或肌力下降。颈椎病变可能导致头晕手麻,腰椎病变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出现此类症状需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5、关节变形
晚期可见关节肿大畸形,如膝关节内侧骨赘形成导致O型腿。长期受力不均可能加速关节结构改变,需通过矫形支具或手术干预改善功能。
骨质增生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饮食上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钙吸收。睡眠时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者可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通过X线、CT或MRI明确病情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镇痛、关节腔注射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