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损伤怎么办
胃黏膜损伤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胃黏膜损伤通常由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酒精损伤、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过烫或粗糙食物,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胃酸过多者可适量饮用温牛奶中和胃酸,但乳糖不耐受者需谨慎。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能覆盖创面。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遵医嘱联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3、中医调理
脾胃虚寒者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肝胃郁热者适合柴胡疏肝散。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服用偏方。
4、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性疼痛,红外线照射促进黏膜修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低频脉冲治疗,每日1次,10-15分钟为宜。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溃疡伴出血或穿孔者,可能需行胃镜下止血术或部分胃切除术。术后需严格流质饮食2周,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愈合情况。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但需注意复合维生素中的铁剂可能刺激胃部。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