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的主要病因
牙体缺损的主要病因有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症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牙齿硬组织破坏,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龋病
龋病是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由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早期表现为釉质白垩斑,进展后可形成龋洞。治疗需清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或银汞合金充填。深龋接近牙髓时需先垫底再充填。
2、牙外伤
撞击、跌倒等外力作用可导致牙冠折裂或牙根折断。前牙多见冠折,后牙易发生隐裂。小范围缺损可用树脂修复,大面积缺损需桩核冠修复。牙根折断需根据折断位置决定拔除或固定保留。
3、磨损
长期机械摩擦导致牙体组织渐进性丧失,常见于咬合过紧、夜磨牙患者。表现为牙合面平坦、牙本质暴露。轻度磨损无须处理,严重者需咬合重建治疗,夜磨牙患者需佩戴颌垫保护牙齿。
4、楔状缺损
牙颈部硬组织慢性损耗形成楔形缺损,与横向刷牙、酸蚀等因素有关。缺损达牙本质时可出现冷热敏感。浅缺损可用流体树脂充填,深缺损需玻璃离子垫底后修复,同时纠正刷牙方法。
5、酸蚀症
长期接触酸性物质导致牙体溶解,常见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或职业性酸暴露。表现为前牙唇面光滑凹陷。治疗需控制胃酸反流,缺损处用复合树脂修复,严重者需全冠修复。
预防牙体缺损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用力。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酸性饮食后及时漱口。夜磨牙患者应佩戴颌垫,反酸患者需治疗原发病。修复后的牙齿应避免咬硬物,每年复查修复体密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