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低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传染吗
一般情况下,转氨酶低可能是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这些疾病导致的,通常有损伤肝脏功能的危害,通常没有传染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怎么回事
1.慢性肝炎:当转氨酶水平偏低,可能是患有慢性肝炎这个疾病,此疾病通常由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引起,患者一般有恶心、腹胀、黄疸等症状。这可能会损伤肝脏,从而导致转氨酶水平异常。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注意戒烟酒。
2.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肝功能异常的肝脏疾病,通常是肝脏细胞中堆积了过多的脂肪引起的,患者一般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严重时,患者有转氨酶水平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改善症状。
3.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弥漫性肝损害疾病,患者肝脏受损,可能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美他尼片、安络化纤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注意清淡饮食。
二、危害
转氨酶是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酶类物质,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的过程。在临床上,通常测量肝脏中两种转氨酶来评估肝功能状况。正常情况下,转氨酶的水平应该在正常范围内。但是长期出现转氨酶偏低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降低或疾病反应变弱,影响肝脏功能。
三、不传染
出现以上情况并没有直接的传染性,不会感染他人。当转氨酶水平出现异常是肝疾病导致的,使肝细胞功能受损,那么患者应该采取措施增强肝功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