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原因
慢性骨髓炎可能由血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窦道流脓、发热乏力等症状。
1、血源性感染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是儿童慢性骨髓炎的常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病原体,可从龋齿、扁桃体炎等感染灶经血流侵袭干骺端。早期可能出现寒战高热,随后转为持续性低热伴患肢拒按。需通过血培养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4-6周。
2、外伤性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深部创伤使病原体直接侵入骨组织,常见于胫骨和股骨。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多见,创口长期不愈合并出现恶臭分泌物提示感染。X线可见死骨形成,需手术清创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必要时行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
3、邻近感染扩散
糖尿病足溃疡或压疮等软组织感染可穿透骨膜导致骨髓炎,多见于老年人。混合感染常见,需取深部组织培养。MRI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并行病灶清除术,术后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4、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者、化疗患者等易发生真菌性骨髓炎。隐球菌和曲霉菌多见,起病隐匿,疼痛程度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比例。需活检进行特殊染色培养,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主要治疗药物,疗程需3-6个月。
5、医源性感染
骨科内固定术后2-8周出现的持续疼痛可能提示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是难治性原因,CT可见内固定周围透亮区。治疗需取出内植物并彻底清创,术中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 spacer,二期再行翻修手术。
慢性骨髓炎患者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清和鱼肉有助于组织修复。患肢避免负重但需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训练,吸烟者必须戒烟以改善局部血供。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营养状况,糖尿病患需严格控制血糖。所有伤口护理需严格无菌操作,出现新发疼痛或渗液立即就医。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