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有哪些分类
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五种类型。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部分伴随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症状。
2、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表现为耳闷、听力减退、耳鸣等,儿童发病率较高。可通过鼓膜穿刺抽液或置管治疗,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3个月,表现为长期耳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可能与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有关。治疗需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4、粘连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症后黏膜粘连所致,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鼓膜常内陷、增厚,听骨链可能固定。早期可通过咽鼓管吹张治疗,晚期需手术松解粘连或听力重建。
5、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为鳞状上皮在中耳异常增生形成胆脂瘤,具有破坏性。症状包括恶臭耳漏、听力丧失,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清除病灶,防止骨质破坏。
中耳炎患者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污水入耳;感冒时及时治疗以防引发中耳炎;儿童需定期检查听力;出现耳痛、耳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防护,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帮助咽鼓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