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做什么检查
药物性肝损伤通常需要做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毒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查、肝活检等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基础项目,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这些酶类升高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胆红素水平可评估胆汁淤积情况。需注意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部分药物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能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肝硬化等病变。CT或MRI可更精确显示肝实质损伤范围,磁共振弹性成像还能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造影检查前需确认无碘过敏史,体内金属植入物患者禁用MRI。
3、病毒学检查
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可排除病毒性肝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检测有助于鉴别感染性肝损伤。需结合患者用药史判断,病毒标志物阳性不能完全排除药物因素。
4、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检测可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出现抗体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部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低滴度抗体。
5、肝活检
经皮肝穿刺活检能明确肝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区分药物性肝损伤与其他肝病。可见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特征性表现。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谨慎操作,术后需卧床观察。
确诊药物性肝损伤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建议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若出现皮肤黄染、腹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