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是什么病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因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关节边缘异常增生性疾病,属于慢性骨关节病变。
1、病因机制
腰椎骨质增生主要与长期机械性负荷过重有关。椎间盘退变后失去缓冲作用,相邻椎体为代偿稳定性会出现骨质增生。年龄增长导致的软骨代谢异常、腰椎长期过度活动或姿势不良均可加速这一过程。
2、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久坐久站后腰部酸胀,晨起有僵硬感。随着骨赘增大可能压迫神经根,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严重者可影响行走功能,出现间歇性跛行。
3、诊断方法
X线片可见椎体边缘唇样增生或骨桥形成,CT能清晰显示骨赘形态及椎管狭窄程度。MRI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评估神经损伤情况。
4、治疗措施
急性期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透热疗法、中药离子导入。保守治疗无效且神经压迫严重者,需行椎管减压术或椎间融合术。
5、日常管理
避免弯腰搬重物,睡眠选择硬板床。游泳等水中运动可减轻腰椎负荷,核心肌群训练能增强脊柱稳定性。体重超标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腰椎压力。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冬季注意腰部保暖。饮食适当增加奶制品、深海鱼类摄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但须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物。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神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