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房缺是怎么回事
成人房间隔缺损可能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房间隔缺损病史,与GATA4、NKX2-5等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可能合并手指畸形、眼距增宽等体征,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无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可定期随访,出现右心扩大需考虑封堵治疗。
2、胚胎发育异常
原始心房间隔发育不全或吸收过度导致继发孔型缺损最常见,约占75%。可能伴有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可见房间隔连续性中断。缺损小于5毫米且无症状者可观察,大于8毫米建议介入封堵。
3、肺动脉高压
长期左向右分流导致肺血管重构,出现活动后紫绀、杵状指等艾森曼格综合征表现。右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压力,此时已失去手术机会,需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延缓病情。
4、感染性心内膜炎
缺损处湍流易引发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持续发热、Osler结节。血培养阳性需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赘生物大于10毫米需手术清除病灶同时修补缺损。
5、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时称为Lutembacher综合征,听诊可有开瓣音伴固定分裂。需先处理二尖瓣病变,可选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控制心衰,病情稳定后行经皮球囊成形术或瓣膜置换。
确诊房间隔缺损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监测体重变化预防心衰。备孕前需评估肺动脉压力,妊娠期间可能需调整抗凝方案。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术后6个月内避免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