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是什么原因引起
肠粘连可能由腹部手术、腹腔感染、腹部外伤、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肠粘连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
1、腹部手术
腹部手术是肠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对肠管或腹膜的机械性损伤、组织缺血、异物残留等因素均可刺激腹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纤维蛋白渗出并形成粘连。阑尾切除术、妇科手术、肠道肿瘤切除术等术后均可能出现粘连。预防措施包括术中精细操作、使用防粘连材料,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减少粘连发生。
2、腹腔感染
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炎、盆腔炎、腹腔脓肿等疾病会导致炎性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肠管表面,形成纤维性粘连。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粘连常较广泛且紧密。感染控制后若未及时进行腹腔冲洗或药物治疗,遗留的炎性物质可能逐渐机化形成永久性粘连。
3、腹部外伤
腹部钝器伤或穿透伤可直接损伤肠管及腹膜,血液和炎性介质释放会触发粘连形成过程。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意外伤害后,即使未进行手术治疗,腹膜自我修复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局限性粘连。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腹痛或间歇性肠梗阻症状。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肠道浆膜层时,周期性出血和炎症反应可导致肠管与盆腔器官形成致密粘连。常见于直肠子宫陷凹、乙状结肠等部位,患者多有痛经、性交痛等典型症状。腹腔镜下可见特征性的蓝色或褐色异位病灶。
5、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因胚胎期肠旋转不良、卵黄管残留等先天因素存在肠系膜异常附着,这种结构性异常可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症状。先天性粘连多发生于回盲部或十二指肠周围,儿童期即可出现反复腹痛或呕吐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肠粘连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后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停止排气排便时应立即就医。对于反复发作肠梗阻的患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严重时可能需要接受肠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