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是怎么得的
药疹通常由药物过敏反应引起,主要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物、血清制剂等因素。药疹可能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水疱等症状,需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1、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可能导致药疹,这类药物中的β-内酰胺结构易引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固定型药疹,伴随皮肤灼热感。治疗需立即停用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可能通过抑制环氧酶途径诱发药疹。常见表现为多形红斑样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此类药疹多与个体代谢酶缺陷有关,处理措施包括冷敷患处,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必要时口服西替利嗪滴剂。
3、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重症药疹。这类反应与HLA-B*1502基因相关,初期可见口腔黏膜糜烂伴靶形皮损。需立即住院治疗,采用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
4、磺胺类药物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磺胺类药物可通过活性代谢产物触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剥脱性皮炎。典型症状为全身皮肤脱屑伴发热,实验室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治疗需严格隔离防护,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配合凡士林纱布包扎护理。
5、血清制剂
破伤风抗毒素等血清制剂含异种蛋白成分,可能引发Ⅲ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伴关节痛,严重者可出现血清病样反应。预防性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降低风险,发生反应时需肌注苯海拉明注射液。
出现药疹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记录具体用药名称与出现时间。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忌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建议就医时携带完整用药史,包括非处方药与中成药,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致敏药物。恢复期应避免再次接触同类药物,就诊时主动告知药物过敏史。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