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骨折有什么表现
婴儿手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拒碰、活动受限、异常弯曲或畸形,可能伴随哭闹不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肿胀
骨折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导致皮下组织液渗出,表现为受伤部位明显肿胀,皮肤发红发热,触摸时有紧绷感。肿胀通常在受伤后1-2小时内快速加重。
2、疼痛拒碰
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剧烈疼痛,婴儿表现为持续哭闹、肢体不敢移动,触碰患处时哭闹加剧。部分婴儿可能出现保护性肌肉痉挛。
3、活动受限
骨折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患肢无法完成正常抓握、伸展等动作。家长可能发现婴儿突然停止使用受伤手臂,或仅用健侧手臂活动。
4、异常弯曲
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成角畸形,表现为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凸起或凹陷,与健侧对比可见明显不对称。开放性骨折可能伴有皮肤破损。
5、伴随症状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应激反应,严重移位骨折可能导致桡神经损伤,表现为手腕下垂。若合并血管损伤,可能出现甲床苍白或青紫。
发现婴儿手部受伤后,家长应立即用硬纸板或书本临时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骨折端造成二次损伤。保持婴儿安静,可冷敷肿胀部位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禁止自行复位或揉捏患处,须尽快前往儿科或骨科急诊,通过X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婴儿骨骼修复。康复期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